八周一级,这是一个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所以在学员的整体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也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怎样提高学员的兴趣,使其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就成了教学基本任务之外的重点。
先说说基本的:
基本教材就是《Side by Side I》 以及《基础英语 I》 在SBS的教材中,主要是注重口语的练习,每个章节中有一个到两个的Reading 部分。其中对于语法细节的渗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单一的。整本书的整个脉络就是整本书结束时,完成对于“一般现在,将来,以及一般过去时”的讲解。其中穿插着一些比如情态动词,祈使句,宾语从句等的引入和介绍。
而《基础英语I》则很传统地,中国式地,系统地把语法体系串连起来,但是难度比SBS有很大的跨越,尤其在书的后部得意体现。
但问题就在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所取舍地,把两本书结合起来。红皮我从开学就开始讲,蓝皮中的Reading也会讲,但不论哪一批学生,都会发出“红皮难”的抱怨。所以我在至今9次八周的教学中,第三次时就自己做好了“双周测试试卷”,每次考试前,叮嘱学生复习,但是总是有学生复习不到位,书上的原句翻译,以及基本语法有时都不能默写出。这其中,当然有老师自己的成分,但是主要在于学生群体的成分,来源,目的的各自不同,所以,这就涉及到了兴趣问题。我从来不让学生用传统的抄写单词来记忆,但是有一次,一个学生的自习笔记让我震惊!second 这样一个单词,她抄了40十遍,就在我觉得她很“好学”时,突然发现,那40个词中,竟然有“sceond” “scoend”等“奇异”的写法,问过才知,是“临睡前,朦胧状”的情形下,自己逼着自己抄写出来的。
所以这就让我反思,单词的记忆到底应该是怎样。其实,我觉得应该是:
1. 反复地听某个单词的声音
2. 按照音节逐一地拼写出来
3. 重点关注特殊地方的拼写
4. 最后给单词“照相”(形象地看到长度,构造等)
兴趣方面:
我总是用“生在外国”的方式给学生传达语法的基本需求情形,然后让其自己总结,有了需求,有了错误,老师的作用再体现出来,这样学的就扎实了。
总是提醒学生老师教的是“常量”,而不是“变量”,变量是要学生在课后,以及口语课上操练而巩固的。
把现实中的问题,以语法形式呈现,这样问题的解决本生就是一种成就感,随后也就产生兴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