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依霏,世界外国语中学12岁的初一学生,2008年5月顺利通过中级口译笔试,她还不是口译考场最年少的考生,昂立同期小学四年级的朱哲敏9岁,也刷新了历史上口译考生的年龄极限。从去年开始频频出现的低龄少年考生,凭着兴趣和家长们的引导,开始挑战通过率极低的翻译资格考试—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不惧场、有毅力,是老师和同课堂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们对他们的评价。
选择成人英语等级考试,是新起点 对于女儿的教育规划,陈依霏的父亲陈先生,并不是把自己的愿望直接栽培,他先为女儿尝试性的安排了英语、音乐、钢琴、管弦乐等的接触学习。“我们采取广撒网的方式,看看孩子的兴趣点到底在哪里,最后为她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 霏霏从小显示了对英语的强烈兴趣,和许多有英语天赋的孩子一样,霏霏十岁出头就把所有该年龄段可以考的英语考试证书都考遍了。“我们碰到了比较尴尬的问题,证书虽然不是最有用的,但确实是社会衡量一个知识点的标准,我们开始寻找成人化的等级考试证书,以此来达到一个新的起点。” 陈先生进行大量的分析之后,为女儿选择了中级口译,作为一个新的目标让女儿进行能力突破。“口译是我有意识地进行筛选的,因为它比较强调听、说、读、写、译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我希望女儿今后能成为复合型的有用人才。” “虽然口译证书对孩子目前来说用处不大,我们不需要通过这张证书去找工作。但是这张证书是一个能力肯定。”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先生为女儿报了昂立人民广场旗舰中心的08寒假中级口译专家保过班。
快乐的学习,考试才有意义 霏霏口译专家保过班的寒假过得有声有色。半个月的学习,每天和一些新同学在一起,增加了许多见识。“一个有意义的寒假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给她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又让她交到许多新朋友,何乐而不为?” 在口译专家保过班中她交到了十来个和她差不多的小朋友,与班级里其他大朋友们相比,他们显得尤为突出。“非常感谢昂立的三位保过班的老师:Heidi, David, Roy。Heidi是时尚美女,符合同学对现代教师的形象崇拜;帅气亲切的David一般平易近人,但一上课我们就开始崇拜他了,他的口译解题思路特别清晰,经他点拨的难题一点就通了!” Roy则幽默风趣,他的教学方式很特别,会告诉我们为什么考这些题目,可能有多少答案,什么样的人会犯什么样的错。他不仅仅是我们的英语老师,还经常告诉我们应该怎么看待人生,应该怎么对待挫折。他经常说:口译如人生,一定要坚持,不要害怕失败。” 陈先生看着女儿在口译专家保过班的点滴进步深感欣慰:“我们希望有非常好的老师带她进入口译领域。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避免她今后走很多弯路,保过班的小班授课方式非常适合孩子。” 目前象霏霏这样的高水平低龄学生越来越多,基本上都是来自于上外附中、世界外国语附中、复旦附中等学校的孩子们,该考的同龄人级别证书都考完了,他们需要一个更高的目标证明自己的优秀。
家长自发组织,推动全国第一个口译少年班产生 陈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在上外附中、复旦附中、世界外国语中学等有一个父母圈,他们的孩子英语都比同龄孩子要出色得多,也考完了所有在少儿阶段应该考完的级别。为了进一步培养孩子,让孩子早日进入真正的实用英语领域,家长们认为口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霏霏等几个孩子读了昂立人民广场旗舰中心的口译专家保过班后,在他们的父母圈中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 5月12日周日,来自全市的40多名家长带着孩子,参加了昂立人民广场旗舰中心的口译少年班的统一入学测试,有30位同学通过了测试,入读6月开学的昂立口译少年班。全国第一个少年口译班,口译考试历史上的又一个传奇,诞生于家长们的自发行动,“我们这次自发组织了一个口译少年班,请昂立老师为孩子们上课。” 虽然离高考、出国留学还有几年,但培养他们与国际接轨的交流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为以后将要面对的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家长们推动少年班产生的初衷。昂立外语分院院长王晓波(Roy)表示:“少年读口译是一种社会新现象,但是证书并不是很重要,关键是要给他们一种学习英语的正确方法。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培养非常重要,要鼓励他们在各种场合熟练运用英语,从而使英语潜移默化地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对于家长的托付,昂立教育深感责任重大。”
昂立教育少年口译项目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