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首页 昂立教育 > 项目总揽 > 日语 > 日语 > 交大昂立学院与沪江网共同特别策划叶荣鼎访谈记
交大昂立学院与沪江网共同特别策划叶荣鼎访谈记
发布日期:2008-01-31  

——翻译的最高境界是行楷译——

交大昂立学院与沪江网特别策划以著名日语翻译大师叶荣鼎教授冠名的“荣鼎杯”全国青年日语翻译(口译)大赛,于1月31日在交大昂立官方网站、沪江官方网站和卡西欧官方网站正式启动,全程持续3个月。分析大赛规则,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将刷新和引领全国外语类翻译比赛。为此,大赛组委会对翻译大师叶荣鼎先生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特别访谈。
  叶荣鼎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了日语翻译创作,迄今为止已经成功地翻译出版了82本文学译著,创下了“大世界基尼斯外国文学译著数量之最”记录。探询叶教授的翻译之路,应该追溯到他的孩提时代。几十年的翻译奋斗过程,叶教授有过非常艰难的求学阶段,有过充满传奇色彩的拜师生涯,更有过许多让常人无法忍受的寂寞。“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与叶教授对话的三个小时中,这种氛围无时不刻地感染着访谈的每一细节。如同叶教授书房墙上紧挨着的山水字画,充满了中国式的人文精神。胡铁生的魏碑“书到用时方恨少”、韩天衡的篆书诗句“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张森的行楷条幅“独怜幽草涧边生”和冷月派的   象鼻山月景山水画等,处处洋溢着与书房主人相似的典雅气质。我们的访谈,从中国书画开始,一直到日语翻译、历史典故、异国风情、少年励志、艰难挫折、成功感悟以及翻译大赛的各个亮点,天南地北,无所不包。值此,我们剪辑了最精华的采访部分,与广大读者共享。

集日语翻译之大成:82本文学翻译巨著(其中1本合译)

记者:叶教授,2006年9月,你以75部译著(字数近900万,不包括1983年以来发表在杂志上短中篇译作的字数)荣登“大世界基尼斯外国文学译著数量之最”宝座,今年1月,你又以81本译著刷新并继续保持基尼斯纪录。能否概括介绍一下82本译著的基本情况?同时,是什么样的动力使你十年如一日执着地翻译、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
叶:我从1997年开始在这间书房中开始翻译。现在想来,一晃已经十多年过去了,82本译著都是在这间书房里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地爬出来的。我想最主要的动力还是来自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还有,在宝钢翻译科工作期间和翻译培训时养成的翻译习惯和习得的严谨翻译方法。此外,从1981年起利用节假日长期从事短中篇文学翻译练就的翻译功底。翻译,是我最主要的爱好,是我毕生追求的事业。82本译著,由儿童文学译著和成人文学译著构成。

记者:你觉得这十多年来的主要翻译心得是什么?
叶:我觉得翻译的本质是文化交流,民族之间心与心的沟通。促进中日文化交流,民间沟通应该先行应该不间断的。现在,我已经不是单纯地进行文字翻译,而是把自己二十六年来翻译实践悟出的真知灼见,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上升到通俗易懂的实践型翻译理论,然后走上课堂深入浅出地传授,让同学们尽快掌握翻译方法和技巧。作为老师,不是单纯地根据教材照本宣读,而是不断地进行研究,与同学们共享自己的科研成果,同时予以不断完善,丰富理论宝库。这才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最高境界。

记者:你对中国文化有着很深的造诣,指出“行楷译”是科学的翻译方法。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叶:学习中国书法,通常先从楷书开始,再循序渐进地学习行楷等。也就是说,楷书是基础。学书法必须首先夯实楷书功底。同样,翻译也是这个道理。一些学员常问我相同的问题,是否可以不逐字逐句地翻译,直接进入意译。翻译不是原创,翻译的功能是传达原文的信息,而原文的信息是外语,是一个国家的语言。众所周知,一篇文章,一段话语,是由一些个段落构成,段落由句群组成,而句群是由若干个单句或者复句合成,而句是由语法、语词、语意有规律地联结形成。破译按上述规律组合的语句密码,必须怎么来怎么去,也就是说必须按照上述规律进行破译,说得具体点,翻译的第一步必须是按照语法语词语意等进行逐字逐词逐句逐段落住标点符号地解开原文的信息。这就需要译者精晓异国语言里几乎所有的语法现象,掌握几乎所有的语词和语意。不用说,单靠大学四年的日语学习是不可能达到精晓外语的水准的。说得客观点,大学四年的日语水准还够不上日本国小学六年的水准。从这个意义上说,日语本科毕业后还需要进一步学习,通过进修学院、网络学习小组和课外阅读逐渐拓宽日语知识面,真正了解和理解日本文化与日本语言之间的承载与不可分割的关系,切实提高自己的日语水准,千万别半壶水晃得厉害。所以我说,你既然选择了日语学习,而且你要想在日语方面有所造诣,就得制定和下定一生学习日本语言及日本文化的计划和决心。而仅凭大学或者进修学院的几年日语学习,就想在翻译领域里大显身手一举成功,谈何容易。因为,还有许多语法现象、许多单词及其在课堂里没有接触过的语意等对学员们来说是陌生的是不熟悉的。有些学员在翻译过程中碰上了陌生的语法现象、语词和语意等,便产生了焦躁的情绪,大胆猜测,大胆臆造,大胆对应,而后又为自己错译、别译、扩译、缩译、油译形成的糟糕译文和糟糕译话寻找托辞,美其名曰为意译,糊弄读者,糊弄闻者。当然,如果这些行为发生在教师或者学者身上,那就是误人子弟,影响学生的一生。做人要规矩,办事要规矩,同样,翻译也要规矩,没有规矩,哪来方园。翻译有其本身的特征、本质、架构和发展规律,因此翻译是有方法的,同样,翻译也是有技巧的,也就是行楷译,楷译是翻译的基本功,行楷译是在扎实基本功上带技巧的翻译。翻译不是原创,又不可附带译者的个人情感,因而它的最高境界是行楷译,其标准是“意气风发、富有美感”。倘若没有学会行楷译,要想在翻译(口译)领域里有所成就,应该说那是一句空话。倘若没有学会行楷译,也没有相当的翻译实践经验,加之没有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要想在翻译理论研究上有什么突破,应该说那也是一句空话。


翻译必须要理论结合实际

记者:在现代社会中,翻译也会与商业社会的各种服务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您提出的实践型翻译理论,一下拉近了翻译理论必须与服务社会、指导实践相结合的距离,能否具体为我们介绍一下?
叶:我一直认为:翻译理论研究必须为指导实践和服务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成果。举个例子,I BM的电脑售后服务是非常人性化的。有一次,我的电脑出故障请他们修理,他们仔细询问后得知由于进水造成的故障,于是要我把电脑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几天再试试。但要是某些维修公司也许不会这么人性化服务,也许会随便看一下,换上本不给换的部件。IBM的理论是:维修点提供不真实信息是要受罚的,从另外一个侧面,要求维修人员提供真实有效且有人性化的服务。同样,翻译理论研究、翻译实践也必须向社会提供能推动社会发展的成果和作品,而不是黑灯瞎想,闭门造车。我曾经译过一本专业书,为此走访了大医院和研究所向该专业的专家请教。我研究的翻译理论成果,都是尽可能让与学生和学员以最快速度掌握翻译方法和技巧。翻译理论研究必须具有指导实践和服务社会的价值,翻译实践提供的作品必须是为推动社会发展起正面作用的。

记者:我们发现许多学者都是高高在上的,比如许多论文写得让人看不懂,您怎样看待这样的问题?
叶:正如我前面说的那样,翻译理论研究的成果必须具备指导实践和服务社会的价值,而不是与之脱节的。倘若写出的论文让人看不懂,我想你说的“人”肯定是指懂该专业的人。如果我的判断没有错,那么,写论文的人无疑是学习不用功的,也不知道什么叫研究,论文怎么写,以至于写不出让人理解的论文,有价值的论文。好的论文,一定要“易懂,易记,易说,易传”。象牙塔里有许多论文属于“植物论文”,永远躺在那里长眠,与世隔绝。现在写论文,好多都是东抄西摘,连出处都不写清楚,只是在论文最后页的引用论文目录上笼统地写一下,到底引用了那页的页码都不写。像这样的学者,由于不是自己研究出来的论文,因而就连抄哪一篇都忘记了。如果你要问他(她),答案无疑答非所问或者言不由衷。像这样的学者最怕你提问题,当然尽可能离你远一点,只有摆出高高在上的膜样,你也许才会罢问。


走进交大昂立学院和沪江网主办的“荣鼎杯”全国青年日语翻译大赛

记者:叶教授,目前全国正在进行交大昂立学院-沪江网-卡西欧全程支持的“荣鼎杯”全国青年日语翻译大赛。为什么要用您的名字来命名?
叶(笑):呵呵,举办冠我名字的日语翻译比赛,是因为一些同事认为我的名字是日语翻译的符号。说我翻译得了基尼斯称号,是翻译泰斗等等,都争办以我名字冠名的翻译比赛。著名的交大昂立学院的江老师和著名的沪江外语网的徐老师多次找我商量此事。我是昂立日语翻译培训的总导师,又是沪江网日语“根深叶茂”部落的酋长,没有理由不同意,也就欣然接受了。

记者:因为您是日语翻译界的泰山北斗,德高望重。(众笑)你能否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本次大赛的简单状况?
叶:本次大赛于1月31日同时在昂立网站、沪江网站和卡西欧网上同时发布大赛开始的消息。本大赛有许多亮点,是全国迄今翻译大赛前所未有的。许多机构开展的翻译大赛,基本上是海选,参赛者只提供译文,究竟是师生合译还是与翻译高手共译不得而知,因此对参赛者来说欠公平欠公正。笔意与口译关系紧密,却没有口译测试,真实水平很难展示。我们这次大赛采取的是家里比赛(海赛)结合现场比赛(场赛)并增加口译测试。另外,凡是在其他翻译比赛或者在文学作品翻译得过奖的人一律不得参加本大赛。此外,年龄规定在18岁-30岁。让更多的新人参加比赛,获得脱颖而出,崭露头角的机会。

记者:听说这次比赛的赛时长达三个月?
叶:是的,所有的比赛阶段都会在网上即时报道。请大家关注举办单位河协办单位的官方网站:昂立网站、沪江网站和卡西欧网站。

记者:这次的比赛具有哪些划时代的意义呢?
叶:我们现正处在国际一体化的伟大时代、懂外语的翻译人才需求量直线上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懂翻译的外语人才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国际化的社会诉求。举办新型的翻译大赛,对于培养国际化人才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昂立作为教育机构,将会从人才培育的角度出发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人才,而沪江是一个很有人气的语言学习平台,将为培养具有翻译(口译)能力的外语人推出最佳方式。


传奇色彩的人生 9岁的梦想 10年的苦寒 坚持不懈的努力

记者:听说叶教授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翻译开始阶段受叶老先生的影响。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你是如何走上翻译之路的?你父亲在你的一生中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叶:我父亲在三十年代曾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他在书画、诗歌、填词、语言、地理,历史上都颇有研究。回国后,他曾在黄埔军校任教,以后到地方任教,当了一辈子的教师。这给我的影响很深。在我9岁的时候,翻阅过父亲书箱里的许多日语书籍,后来我父亲看我喜欢摆弄日语书籍,于是开始教我。当时感觉日语非常神奇,9岁时看外国翻译小说时就有了一个梦想,长大后一定要从事日语翻译,翻译更多地外国小说,朋友们爱怎么看就怎么看。我父亲爷一直鼓励我,我的第一篇日语翻译作品,基本上在他的指导下在他的陪伴下完成的。然而,父亲在我第一篇文学翻译作品问世的前十天与世长辞,成了我永远的遗憾,也同时成了我立志将翻译作为自己终生事业的主要动力。

记者:听说您曾经两次插队,一次土插队,一次洋插队,是不是?
叶:是的。我在71年到78年的时候第一次插队,是在安徽宣城农村,主要在那里从事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出席过县先进教师代表大会,也培养了许多学生。改革开放后,我又去日本“插队”两次。一次是从88年到92年,另一次是从2000年到2004年。第一次去比较茫然,第二次是有明确目标的,进一步感受日本文化,学习日本的研究方法。我住在一位日本教授家,充分地体验到了实实在在的日本文化。当我在四面环山的山脉对着满天的星光肌感露天浴,感觉到了青山绿水的亲切,感觉到了蒸汽冉冉上升。眺望着远处山顶上的积雪,真是太美了。那是一种无以言状的美,如果不去日本,是难以真正领略异国文化魅力的。

记者:听说您走上翻译之路还有一个偷偷拜师的经历,是不是?
叶:呵呵。我的一位同学的父亲当初是金山石化总厂的日语翻译,我就经常到他们家去拜师学翻译,但他一开始不愿意教我。可他非常喜欢下象棋,我每次过去就陪他下象棋。每次去都要很用心地“输”给他,输得太容易,他认为你看不起他,要是赢了,老先生也同样不高兴。一定要输得非常有火候,他才愿意教你。考上宝钢后,在宝钢翻译科从事技术翻译。一位朋友要我尽快涉足文学翻译,拓宽翻译面。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走上了文学翻译的道路。

记者:听说您的82部著作都是从这间书房开始的,是不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叶:从1997年开始的。当时我为了开始自己的翻译梦想就把工作辞了。

记者:把工作辞了?那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如果生存的压力,比如投稿的压力等等。
叶:是的。当时有一年多的时间我的作品几乎是石沉大海,一去不回。有好多次我问自己我是不是做错了,但我没有后悔。非常感谢在我困难的时候,我的夫人一直陪伴在我身边,鼓励我。终于有一天,接到了出版社的用稿通知,我的长篇译著被录用了!从那以后一发而不可收拾。那以后又加入了翻译家协会,看到了许多曾经敬仰的翻译大家从现实里出现在我的面前,当时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激动。然后,慢慢的,自己也融入了其中。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才知道。

记者:是的。非常不容易,我想最重要的一点是:您是永远也不放弃。
叶:是的,不管碰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而且永远不放弃。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柳暗花明,辛运的手向你伸来。不过,这之前你必须不懈的努力才是。

记者:是不是您的经历也可以告诉我们广大的网友和学生朋友们,在翻译的道路上会碰到很多困难,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叶: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在你非常困难非常困难的时候,只要你坚持,也许明天,你就成功了。我的十年磨一剑,与以前十六年来的翻译积累是分不开的。任何事情都有量到质变的过程。我非常感谢由上海交大昂立学院和沪江网主办,由《上海翻译》、宝钢研究院情报中心和卡西欧(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协办并以我名字冠名的“荣鼎杯”全国日语翻译(口译)大赛,祝愿大赛圆满成功,翻译人才辈出。

  本月推荐优惠课程(仅限网络报名,数量有限)
班级名称 开班时间 结束时间 学制 地点 学费 优惠 报名
 德语学习推荐
[德国文学] 诺贝尔奖风向标——毕希纳奖
[德国旅游] 贝多芬故居
[学院新闻] 德语起步学习,发音是王道
[德国美食] 圣诞节好伴侣——德式烤全鹅
[德语考研] 国内招收德语专业研究生的高校
[德国美食] 德国美食文化
[德国打工] 留学德国打工需要注意的事项
[德国打工] 在德国打工的几点经验分享
[德国文化] 蕴涵在联邦总理府建筑内的理念
  德语专题
  德语独家下载
    德汉陪同口译听力及音频样题下载
    德汉陪同口译口语样题下载
    德汉陪同口译考试口译与阅读样题
上海市昂立进修学院 | 地址:上海市番禺路868号 电话:400-820-8062 | 沪ICP备050130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