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级口译生涯 ——陈立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股口译热潮扑面而来,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塞着耳机、手里拿着口译复习资料、一边看书一边嘴里念念有辞的冒着像陈景润一样撞到电线杆上还没反应过来的风险的人。我也有幸被“卷入”其中。 我个人认为,我的口译经历可以用神奇来形容。去年六月,我还不知口译为何物;今年六月,我却已经手握中级口译证书,领取了昂立少年口译的一等奖奖学金。 2008年6月28日我来到昂立教育人民广场旗舰校区,参加了一场王晓波老师和他的学生们的口译学习交流会(这个名字是我杜撰的,个人认为比较贴切),开始了我的口译经历。之后,我报名参加了八月的中级口译专家保过班,虽然不舍离开奥运会,但也只能跟它说声再见。 到了8月5日开课时,我来到教室,见到一张张与我一样的面孔,不由感叹道,真是一片年轻的战场。后来,由于学校军训,我错过最后一周的课程,也错过了去年九月的考试。于是,去年12月的每个双休日,我一边应付着学校里如山的作业,一边还要周六来昂立上课,周日去学校上英语竞赛班,度过了一段比温总理还忙碌的时光。 2009年3月15日,第二十六个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我来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坐在那比七宝中学的教室还破旧的教室里,在比七宝中学的课桌还要局促的课桌上伏案答题,完成了我的笔试。 回忆那段复习的日子,我颇有感慨。当时我同时参加了上海市中学生时政知识大赛,为了节省时间,我用英语背政治: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三个代表、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四项基本原则……正所谓无巧不成书,考试后的那一周,我又去军训了…… 2009年5月10日,我冒着初来乍到的高温,参加了口试。坐在闷热的偌大的教室里,望着头顶上那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的却又没有令我感到一丝凉意的电风扇,听着工作人员机械地报着一个个枯燥的数字,我熬过了一段漫长的时光。当我来到考场外时,发现还有一位老兄在候场。他告诉我,前面那名考生还没有考好。于是,我比其他同一批的考生晚进考场二十分钟。 当一周前成绩公布时,我才恍然明白,我的中级口译生涯就在这辛勤付出中,顺利告捷了。 流年似水,岁月如梭。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一年,只在弹指一挥间匆匆离去,因为它只是宇宙年龄的一百三十七亿分之一;一年,却又显得如此漫长,因为它能使股市从六千点跌到一千点,也能使丹佛金块(我的习惯叫法)从一只不会防守的季后赛边缘球队变成西部亚军,同样,它也能使一个口译的门外汉拿到那金光闪闪的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