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民主的一次成功实践 拥有7000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今年10月将召开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选出符合要求的十七大代表,对开好党的十七大,至关重要。 党的十七大代表选举工作从2006年10月起开始。今年4月至6月,全国38个选举单位分别召开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2217名出席党的十七大的代表。
党内民主的一次成功实践
——党的十七大代表诞生记
党内选举,实践党内民主的重要途径和重要载体
搞好党内选举,是实践党内民主的重要途径和重要载体。党中央高度重视十七大代表选举工作。胡锦涛同志对十七大代表选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了十七大代表的选举工作,确定了做好这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了代表产生的程序等。党中央强调,在十七大代表选举工作中要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把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贯穿于选举工作的全过程。同时,在推荐提名、确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和预备人选及代表的选举等方面,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党的十七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见本刊今年第一期系列资料“迎接党的十七大”),就选举单位的划分、代表应具备的条件和代表的构成、代表的产生程序、代表名额的分配等作出明确规定。随后,经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安排党的十七大代表选举的有关工作。 从2006年10月起,党的十七大代表选举工作在全党范围内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展开。
十七大当选代表是如何产生的
推荐提名、组织考察、确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单并公示、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代表选举……在十七大代表选举产生的整个过程中,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始终体现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1.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的推荐提名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的推荐提名和代表选举,是党员依据党章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各选举单位通过两种方式确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的推荐提名: ——全额推荐:选举单位将中央分配的代表名额全额下达到各推荐提名单位,从支部开始全额推荐; ——分名额推荐:选举单位将中央分配的代表名额扩大若干倍作为推荐提名名额,再根据各推荐提名单位的实际,分配适当名额,由各推荐提名单位组织各支部按分配的名额进行推荐提名。 随后,各选举单位采取“三上三下”的方法,根据多数党组织和多数党员的意见,确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 ——党支部根据多数党员的意见提出推荐人选上报基层党委,基层党委根据多数党支部的意见对人选进行遴选,再拿下去征求党支部和党员意见,然后上报县(市)委; ——县(市)委全委会根据多数基层党委的意见对人选进行遴选,再征求基层党委意见后,上报市(地)委; ——市(地)委全委会根据多数县(市)委的意见进一步遴选,并征求县(市)委意见后,上报选举单位党委(工委、党组)。各选举单位确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将人选返回基层进一步听取意见。 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反复酝酿,逐级遴选,确保了推荐提名工作的顺利进行,得到了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支持、赞同和积极参与。在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推荐提名过程中,基层党组织的参与率达到99%以上,党员的参与率达到98%以上。 2. 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的组织考察 个别谈话、组织座谈、走访群众、查阅资料……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考察对象确定后,各选举单位按照代表条件,对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考察,听取人选所在单位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纪检监察机关和基层党员、群众的意见,做到好中选优。 在选举单位范围内以适当方式进行公示,是代表选举的又一个步骤。陕西、内蒙古、江西、甘肃对人选进行公示,征求纪检机关意见,并向省级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并听取意见,再由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充分酝酿讨论后,用圈选的办法,按多数人的意见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山东各级党组织共发出公示通知24万多份,覆盖全省基层党组织。 3. 开好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 开好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是选好党的十七大代表的关键环节,也是选举人表达自己意愿、发扬党内民主的重要渠道。 河北、黑龙江、青海、新疆等选举单位在党代会或党代表会议上,做好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说明,实事求是地向选举人介绍预备人选的产生过程和有关情况,坚持实行差额选举,保证选举人充分行使民主权利。贵州省委专门设立两个独立填票区,为会议代表提供宽松的填票环境…… 党的十七大代表选举产生过程,是广大党员依据党章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党内民主生活的一次重要实践活动。所有代表的产生都符合规定的程序和步骤。最终实现了: ——都是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推荐提名,经过“三上三下”,根据多数党组织和多数党员的意见确定为候选人的。有的省区市在基层党支部推荐提名时推荐了几万名人选,经过基层党委、县(市)委、市(地)委、省委层层遴选,反复酝酿,最后确定了几十名候选人。 ——都是由党组织认真考察,听取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听取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 ——都是在选举单位召开的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上选举产生的。 2200多名当选代表,在十七大召开前还要由十七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进行资格审查,确认资格的代表将出席党的十七大。按惯例,中央还确定一部分已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党员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大会。 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央提出的扩大党内民主的各项新措施和要求,在十七大代表选举中得到了如下几方面的切实贯彻落实: 一是各选举单位召开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选举十七大代表时,差额比例一般都超过了15%,比十六大时增加了5个百分点,扩大了选举人的选择范围。 二是县(市)、市(地)两级党委上报的代表候选人推荐人选,均由过去的常委会讨论决定改为由常委会提名、全委会讨论决定,扩大了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推荐环节的民主,有利于更好地反映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意愿。 三是各选举单位均对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在本选举单位范围内以适当方式公示,更广泛地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接受监督。 四是省区市在召开全委会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之前,普遍向省级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了通报并听取意见。党外同志反映,这种做法在以前是没有过的,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胸怀和诚意,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自信成熟的形象。 十七大代表的选举工作,是具体、生动的一次党内民主教育活动。2200多名党的十七大代表,必定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认真履行党代表神圣职责,出色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庄严使命。
链接
十七大当选代表的构成呈现六大特点
1. 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的比例提高。当选代表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1587名,占71.6%;来自生产和工作第一线的党员630名,占28.4%。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的代表中,第一线代表比例分别为22%、24.1%、24.3%。 2. 分布较合理。当选代表涵盖了经济、科技、国防、政法、教育、宣传、文化、卫生、体育等各个领域,有工人、农民、军人、专业技术人员、机关干部,还有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员代表25人。 3. 女代表比例提高。当选代表中女代表445名,比十六大增加了63名,占20.1%。 4. 少数民族代表比例提高。少数民族代表242名,比十六大增加了12名,占10.9%。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42个少数民族有代表。 5. 中青年代表增加, 年龄结构更趋合理。十七大当选代表中,55岁以下的1561名,占70.4%,比十六大提高了7.2个百分点;45岁以下的416名,占18.8%,比十六大提高了0.8个百分点。 6. 文化程度提高。当选代表中大专以上学历2068名,占93.3%;高中(含中专)及以下的149名,占6.7%,比十六大降低了1.6个百分点。十四大时,具有大专以上文化学历的代表比例为70.8%,十五大为83.5%,十六大为91.9%。
(摘编自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相关报道 编辑:张景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