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
注: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提出的又一重要战略思想,政绩观作为政治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当今普遍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将二者有机统一是2008年上海申论考题的一大创举,题目一出,好评如潮。前面我提供了大量有关执政的范文,可能对大家有所借鉴,现提供一篇今年的考试范文,供参考。
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的政绩观
王 君
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其在政治舞台上创造什么样的业绩、为谁创造业绩、如何创造业绩等问题的一系列观念和想法,它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政绩观的好坏关系到领导干部是否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能否真正做到执政依靠人民、执政为了人民、执政成果让人民共享,能否切实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一致的政绩观,才能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总的来看,目前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是优秀的,他们能够正确对待政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征程上带领人民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但也有极少数干部在政绩观问题上出现偏差,给实际工作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严重后果,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思想空虚、作风浮躁,个人主义盛行,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追求轰动效应,不惜劳民伤财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成天琢磨如何升官、发财;第二,思维僵化,思路狭窄,忽视全局,专注局部利益,甚至搞地方保护主义;第三,只追求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忽视改善民生,对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不问群众疾苦,不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需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树立正确政绩观问题,从根本上说属于思想问题。对于思想问题,首先要通过思想教育来解决。应结合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党章的要求,对领导干部进行正确政绩观教育。通过教育,使领导干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准确把握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在工作中求真务实,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深刻认识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和如何创造政绩,在工作中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时时处处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是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是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基本依据,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观起着导向作用。一要扩大干部考核评价中的民主。增加民意调查、民意测验等在考评中的评估权重,并选择较为客观、公正的第三方参与考评;二要研究各种考评指标的量化办法,着重加强对衡量政绩的社会发展指标、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以及领导干部道德品质的评价标准的研究等等。通过考评指标的量化,提高考核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
三是营造良好氛围。优良的党风和良好的社会氛围对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一要切实改进党的作风,使广大领导干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二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通过树立良好的党风、政风、民风,创造有利于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思想舆论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