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活动是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专门的活动。这种活动可以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但更多的时候,应该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来进行。实践证明,这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方式之一,也是形成独特,效果突出的一种教育形式。
心理辅导活动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自己的特点,既不同于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活动,又不同于一般的班级活动或团队活动,心理辅导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根据以上目标,我在进行对学生心理活动设计时,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具体化
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具体化,是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可分为学习方面、生活方面、自我意识方面、性心理发展方面等。在学习策略方法的指导,良好习惯的培养,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和各种学习障碍(如大厌学症、学校恐惧症、多动症、考试焦虑症等)的防治等;在生活方面,如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的培养,耐受力的培养等;在自我意识方面,如积极自我观念的培养,自信的培养,自我设计能力的培养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等;在性心理方面,如正确性角色意识的培养,各种性困惑和性压抑的疏导,各种性心理冲突与障碍的调节等。
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新颖性,趣味性和针对性,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基础和存在的实际状况来定,所以,我在设计中心理辅导活动时,尽量的做到内容具体,有针对性,使每一个不同内容的活动都有不同的效果。
二、心理辅导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
心理辅导活动的形成可以多样化,除了一般的启发诱导,讨论交流之外,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等。自述自评,行为强化也可采用,这些形式的传统教育方式相似,具有灵活多样、参与性强,体验深刻、效果明显等特点,比如,我在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心理体验时,采取这样的形式:
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扮演过马路的人员,有老人、小孩以及残疾人等,另一组人员扮演帮助他们过马路的人员。在扮演过程中,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请扮演不同角色的人体会在人生道路上是否有过帮助和无奈的时候,在不同时候有什么感受,然后进行角色互换,表演结束,由学生交流不同感觉,帮助别人时(幸福、愉快、突出“助人为乐”)被别人帮助时(感动、感激体会人间真情),最后,教师小结强化主题;人人需要帮助,人人都应该帮助别人。这样的形式,学生愿意参与、积极性高、效果好。由此看来,心理辅导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效果好。
三、心理辅导活动的方法灵活化
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有多方面的,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在方法上应该做到灵活多变,在活动实施进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原定方案作必要调整,而不可过分拘泥。比如,有一个学生由于近期家庭出现父母离异的问题,该生思想状况差。情绪低落,成绩明显下降,针对以上情况,我对心理辅导活动内容作出了调整,设计了“爸爸、妈妈和我”这样一个方案,先由学生对父母作心理调查,了解爸爸、妈妈的心理状态,了解爸爸、妈妈对儿女的情感,通过调查了解,认识体会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感经历,处世原则,各方面的决策等。让同学们体会不管爸爸、妈妈之间发生什么问题,但对儿女的关爱和情感是不会改变的,“我”永远是爸爸、妈妈的“最爱”,“我”最正确的做法是做一个懂事的孩子,永远尊敬和关心体贴父母,同时也尊重父母的选择,这样的活动设计,既处理了该怎样对待家庭中的矛盾,以纠正了学生不良心态,让他们能顺利地度过人生中的难关。
总之,经过短期实践,我对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有初浅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十分重要,而心理辅导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我们也有在进行心理辅导活动设计时,做到内容具体,形式式样化、方法灵活化,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