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做为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做好日常管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心理进行专门辅导,使学生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心理辅导(Counseling)是指心理辅导者(Counselor)对某个特定的对象—心理求助者(Client)在自我成长,人格适应等问题上予以心理援助,使其问题得以解决,从而得到更好的一种心理学应用性技术,心理辅导中求助者与援助者的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援助的,咨询的人际关系。
学生心理辅导可分为三个块:学习问题、适应问题、成长与发展问题。
对待学习问题,首先要寻找产生学生困难问题的根源,如为什么厌学?学习成绩为什么下降?为什么看书头疼?原因可能是学生能力差,可能是疲劳,可能是记忆力衰退,也可能是没有兴趣,恐学症等等,进行心理辅导时要让他走出困难圈子,从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效率等方面来辅导。
在校园中,学生适应问题主要有两方面:行为问题和人格问题。(一)行为问题如:偷窃、暴力、欺辱、自杀、厌食、失眠、手淫、舔指、说谎等,这类问题从发展的角度看,有些是一时性的,在适应的时间和合适的环境中进行教育可以逐步消失。(二)人格问题主要有神经症、自卑感、嫉妒、自由散漫、怠惰等,这些问题必须经过长期的辅导和纠正才能改变过来。
成长与发展问题是指人生观:生活价值观的确定,包括对自我潜在能力和特点的理解和把握,对自我社会性的发展和将来人生的设计,进入青春期后的青少年的性心理,身体发展等各方面问题。这样的问题,辅导老师进行辅导时应注意:(一)不要片面地摆出说教、说理的态度,要引导学生把心理话说出来,让他们安定情绪,减轻紧张程度。(二)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学生,理解他们的苦恼之处,进行共感性的心理辅导。(三)要认真倾听全面接纳学生的心声,不要一味指责学生的行为。(四)辅导不要单方面中止,要有计划,有阶段地进行,以情感疏导为中心,使学生达到情绪上的解放,让其体验心理辅导的愉悦。
总之,在学生心理辅导中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在发展中消除学生的心理阴影,使他们成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合格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