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首页 昂立教育 > 项目总揽 > 德语 > 娱乐 > 影视音乐 > 德国新生代电影的崛起
德国新生代电影的崛起
发布日期:2008-11-20  

试向好莱坞挑战——德国新生代电影崛起 

导演晚会:一次忧郁的葬礼
    
德国名导埃德加.赖茨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导演晚会,被邀请的人有早年驰骋于“新德国电影”的老兵:亚历山大.克鲁格(执导《告别昨天》)、维尔纳.法斯宾德(执导《柏林亚历山大广场》,见图1),以及德国导演三巨头罗伯特.西奥德马克(《转椅》)、弗里茨.郎格(《大都会》)、马克斯.奥菲尔斯(《被出卖的新嫁娘》),还有奥斯卡奖得主福尔克.施隆恩道夫(据贡特.格拉斯获诺贝尔文学奖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铁皮鼓》)等数十人,允许入场的女性寥寥无几,只有灿若桃李的玛莲娜.迪特利希(见图2,以主演《蓝色天使》饮誉全球,纳粹时代闯入好莱坞)等应邀赴会。
   
会上,电影艺术家们回顾了德国电影百年历史,闷闷不乐地回忆昔日的好时光。马克斯和埃米尔兄弟在柏林的冬园(1895年11月1日),奥古斯特和路易斯兄弟在巴黎卡皮辛大街格朗德咖啡馆(1895年12月28日)首次公映电影至今整整一百年。
    
晚会放映了法国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的影片《一百零一夜》,还放映了一部纪念性的德国电影,但它却像一场葬礼。一位叫西内马的百岁老人“电影先生”(见图3)扶手仗出场,这位老人虽腿脚不那么硬朗,但精神极其饱满,他依然是才华横溢的说书人,风头十足的影霸天,仪表非凡的登徒子,他会长生不老。但晚会主持人赖茨却怎么也提不起精神:“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的德国电影市场令人心寒,我们已被好莱坞重重包围,影院每卖十张票有九张是好莱坞影片,只有一张是德国自己拍的电影——真可怜!难道我们德国电影人都是饭桶吗?‘老爷子的电影于1966年就已经完蛋了!’我们X(新生)代电影应该崛起了!德国电影有着辉煌的过去,我们有世界最大最现代化的制片厂;我们的优秀影片得过奥斯卡、金狮、金棕榈等各种国际大奖;我们有响当当的大导演施隆恩道夫、享誉好莱坞的国际导演沃尔夫冈.彼得森(《船》、《刺杀肯尼迪》),还有荣获67届奥斯卡最佳音乐奖的自学成材的大作曲家汉斯.齐默尔(《狮子王》);我们的女明星玛莲娜.迪特利希比梦露早红了二十多年……然而1995年德国关于电影的辩论中心与其说是往日的荣誉,不如说是现实的危机!”
    
明眼的人看到这个“导演晚会”会笑掉大牙——死人(朗格、迪特利希、法斯宾德早已去世)和活人一起辩论!原来这场所谓忧郁的“导演晚会”实际上从未举办过,是赖茨跟观众开了个国际玩笑——他用电子戏法把他的生死同行聚集在一个假想的电影资料档案馆。连百岁老人“电影先生”也并不存在,他是由德国演员米歇尔.皮科扮演的。电脑时代给人带来新的幻想,德国电影也极需幻想和变化,它远没有面临山穷水尽的境地。西内马先生仍然是一条坚韧的汉子!德国X代(即新生代)电影从1995年11月1日虚拟的“导演晚会”开始崛起,以创新精神突破好莱坞的重围。
    
德国电影:以火的洗礼再生
    
德国电影界把那次忧郁的葬礼式的“导演晚会”视为“凤凰涅 ”,以火的洗礼再生。
    
首先在联邦和各州以及“年轻德国电影委员会”从经济和文化方面对电影事业的促进下,产生了主要是青年导演创作的有独创性的新影片。在过去的几年中,联邦和各州在这方面的总预算每人各为1.5亿马克,而各州的“年轻德国电影委员会”每年预算大约200万马克,用以奖励艺术上有价值的处女作。此外还有电影界和电视界之间的所谓基础协定,它责成电视台为与电影制片人共同制作的影片提供可观数量的资金,并规定共同制作的影片最早在两年后方允许在电视中播放。而联邦制定的“电影促进法”及创建的“电影促进署”不仅支持电影制作,而且支持影院。另外,德国内政部长每年还向最优秀影片颁发“德国电影奖”,它包括奖金为100万马克的“金盘奖”以及奖金最高达90万马克的金质和银质电影绶带奖。以上是德国促进电影崛起的三大保证:法律保证,组织保证,资金保证。
    
政府的保证之外就是视为上帝的观众的保证了。1996年1月德国电影界最高组织(SPIO)及新德国故事片制作人工作组通过媒体向电影观众发起“电影崛起大讨论”,中心议题是“你最爱看什么样式和内容的影片”。巴贝尔斯博格制片公司德方总经理施隆恩道夫有句名言:“电影是为广大观众拍的,不是为政府评奖部门和专家拍的,观众爱看就是对我们电影人的最高奖赏!
    
上帝爱看什么
    
这次大讨论用电脑统计出最受观众欢迎的影片有6种样式:
    
一、贴进现实生活的新喜剧片:如最成功的女导演多丽丝.丽德(见图4)的《我漂亮吗?》(见图5);此片开机第二天她的担任摄影师的丈夫因患急性脑炎猝死,但她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把片拍完,开创悲人拍喜剧的先河。她的独到之处是从悲剧的背景中挖掘出喜剧的因子,然后用凸透镜将其放大变形达到让观众发笑的目的,而且笑后余味无穷。她借鉴了中国相声艺术的幽默隽永的语言,又结合卓别林夸张滑稽的动作,令人拍案叫绝。《我漂亮吗?》票房达2800万马克,多丽斯被罩上“前卫喜剧之母”的光环,但她生活得孤独,只能与10岁的女儿卡拉相依为命。
    
还有一部针砭上流社会的悲喜剧《罗西尼饭店》,由赫尔穆特.迪特尔编导,影片拷贝销售450部,居德国影片之首,成本只有600万马克,而1997年第一季度票房就达3400多万马克,这是多年来德国影坛罕见的现象。影片描写在慕尼黑开设的叫罗西尼的意大利饭店中的丑闻。几乎每晚都有一批老主顾欢聚于此,他们是:心理变态的电影导演齐戈伊纳,他以饭店为家,时刻离不开工作,否则颓靡不振,连性欲都没了;中年记者夏洛特,她爱搬弄是非,还有个怪癖是以其每晚的性满足来治疗偏头疼;制片人赖特尔,成天烦躁不安,总感觉自己时刻处在电影商战的最前线;大美人瓦莱丽(见图6),艳丽多情。为了她,制片人和抒情诗人克里格尼茨争风吃醋,甚至要决斗,多亏饭店经理罗西尼(见图7)常操起灭火器来平息。瓦莱丽是美容师,独身且富有,她在饭店庆祝40岁生日,请来众多追随者,诗人向她献上新出版的情诗集,不料从诗集里滑落出一只避孕套,女主人羞恼成怒……饭店洗漱间的下水道堵了,抽污机抽出的竟是团团避孕套。罗西尼大怒:“怪不得德国的人口久不增长,原来如此!”他真想统统杀掉这帮荒淫无道之徒,但又要从他们身上赚大钱,矛盾中他急得直打自己耳光。在这个上流社会游手好闲的圈子里,每个人都在说谎,每个人都背负着罪恶的包袱,人人伤痕累累,最后有人死去了……怪不得此片德文原名叫《罗西尼——或云谁与谁同床共寝这个要命的问题》呢?
    
《我漂亮吗?》及《罗西尼饭店》两部喜剧片在崛起的德国电影中形成高潮,1997年德国电影占市场销售额的19%。德国最高电影事业促进者之一迪特.科斯里克宣告;“只要观众——上帝坚持看本国影片,我们应该努力达到40%的市场销售比重,我坚信这是可以做到的!”
    
二、利用现实生活编写巧妙的故事并有反思历史的倾向:这方面的代表作有《敲响天国之门》,它描写了两位病入膏肓的难友异想天开,决定再一次体验他们健康时苦辣酸甜的生活,于是夜间逃出医院,偷了一辆奔驰车驶向海边,勾结两个黑社会的歹徒到处抢劫,用不义之财吃喝嫖赌并吸毒,最后走向监狱和死亡(见图8、9)。该片不仅提出了德国对电影天国的权利,而且始终如一,效法美国着眼市场需要方面超过了《罗西尼饭店》:从500部拷贝开始,加上广告费,总计耗资500万马克,其中为电视播映权支付了300万马克。这一切由对此类业务有经验的一家美国影片出租公司策划和安排。
   
另一部代表作是格茨.格奥尔格执导的影片《凶手》(见图10),描写一件曲折离奇的侦破案,以巧妙的蒙太奇镜头剖析了罪犯的心理活动。此片不仅获得一项联邦电影奖,而且首先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荣获最佳演员奖——德国多年来在国际上首次取得的成就。另外,还有曾以扮演希特勒出名的大明星阿明.施塔尔主演的讽刺片《与混蛋对话》,他在片中扮演罪犯安德烈亚斯(见图11)。大导演沃尔夫冈.贝克尔执导的《生活是一个建筑工地》,从平凡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动人的爱情故事,男主角选用众望所归的多面手于尔根.福格尔扮演,为影片增辉。
    
新片启用新人也是德国电影崛起的一大特点。32岁的女导演卡洛琳娜.林克(见图12)出手不凡,她的处女作《沉默之外》(见图13)是一部表现一位少女痛别聋哑父母的情感片,导演为使表演更加逼真,特意挑选了两位聋哑群众演员。女主角由新星西尔维.坦斯图特扮演,与聋哑演员合作很成功。此片入围第70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评论家称赞卡洛琳娜为“开拓残疾人影片的先锋派女导演”。
    
三、提炼长篇电视连续剧之精华拍成电影:最有典型性的是影视片《林登大街》。著名老导演汉斯.盖森德弗尔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电视连续剧《林登大街》长得不知有多少集,反正将播放35年。汉斯说:“这是一个个发生在出租楼的故事,我可以肯定,到2021年它还在播放……”汉斯乐观,但也有苦恼:“《林登大街》像一条漫长的人生之路,可是电视台长要我把它拍成仅有160分钟的影片。上帝,这怎么可能?”他以全剧最精彩的一集《爱的绝唱》做主线,终于拍成一部精品影片《林登大街》(见图14)。此片在德国家喻户晓,汉斯被赞誉为“精炼大师”。他另两个贡献是:用拍电视的省钱技法来拍电影,节省大量成本;他通过拍电视剧赢得大量资金,成为独立的电影制片人,拍了多部以长篇小说改编的影片。他兴奋地说:“用电视剧养活电影势在必行,我真感谢《林登大街》——一条充满荆棘、鲜花和艺术的黄金大街!”
    
四、利用摇滚乐队拍音乐故事片:80年代在汉堡有个《新德国之声》乐队,是摇滚乐启蒙时期的产物。但是德国的流行——摇滚乐队从未像现在这样成功:“王子们”、“蝎子”、“小花”、“死裤”等乐队在所有畅销音乐排名榜上占42.1%的份额,令电影制片人十分眼红,于是萌发了拍摇滚音乐故事片的动机。名导赖茨瞄准了从小就追求成就的“王子们”乐队(见图15),他们最近的一首流行歌曲从而成为现实:“我真想当一个百万富翁……”去年10月赖茨特请他们拍摄《狼吞爱情》的音乐故事片,女主角邀请今年美国评出的20世纪性感偶像桑迪.牛顿扮演。影片描写狱中犯人乐队借演出之机越狱的爱情故事,结局是女主角被狼群掏心,男主角被吓疯。
    
五、利用在社会上有影响的真人真事改编电影:这方面的代表作是去年拍摄的《丑小鸭——发明家》。它通过描写一位叫英戈的少年从调皮到为残疾人发明自动开启门窗、电视的电脑操作系统“吻”的有趣故事,反映了德国家庭素质教育的成果。影片不拘泥原型,采用了夸张的喜剧手法,真实感人又引人发笑。片中男主角由长得奇丑的小影星伯利克扮演(见图16)。
    
六、科幻片是好莱坞的热门,对德国观众影响极大。德国也效仿其道。可惜德国的大导演都跑到好莱坞拍片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两部:一是沃尔夫冈.彼得森的《爆发》,主演是美国大牌影星霍夫曼。该片描写人类反病毒大战,男主角用冰冻法救出女主角,最后消灭了病毒和制造病毒的敌人。此片拍于1995年,在美国引起轰动。二是1996年10月在美国公映的科幻片《独立日》,由德籍大导演罗兰德.埃梅里希编导。
    
德国国内导演也不甘示弱,他们于1999年10月开拍科教纪录与科幻卡通相结合的新式影片《21世纪“七山”宝库》,作为向新世纪影坛的献礼。影片中的“七山”指七个专题:原子核、热带丛林、宇宙、文明、信仰、知识和幻想。此片寓教于乐,让观众提高智慧并在笑声中进入绝妙的梦境。预计2000年5月放映。
    
德国电影经历了104年(1895年——1999年)的风雨历程,从发展、兴旺、衰落到崛起,21世纪能创造辉煌吗?

 

  本月推荐优惠课程(仅限网络报名,数量有限)
班级名称 开班时间 结束时间 学制 地点 学费 优惠 报名
 德语学习推荐
[德国文学] 诺贝尔奖风向标——毕希纳奖
[德国旅游] 贝多芬故居
[学院新闻] 德语起步学习,发音是王道
[德国美食] 圣诞节好伴侣——德式烤全鹅
[德语考研] 国内招收德语专业研究生的高校
[德国美食] 德国美食文化
[德国打工] 留学德国打工需要注意的事项
[德国打工] 在德国打工的几点经验分享
[德国文化] 蕴涵在联邦总理府建筑内的理念
  德语专题
  德语独家下载
Error:The NodeID 615 you have set does not exist!
上海市昂立进修学院   |    地址:上海市宜山路425号5楼(光启城商务楼)       电话400-820-8062    |    沪ICP备 050130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