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首页 昂立教育 > 项目总揽 > 德语 > 娱乐 > 影视音乐 > 来自海外的灵感: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逝世70周年
来自海外的灵感: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逝世70周年
来源:dpa / tl    发布日期:2008-11-21  

德国表现主义画家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巨匠之一。为了纪念他逝世70周年,法兰克福世界文化博物馆正在展示他创作生涯中鲜为人知的一面:这便是非洲艺术特别是喀麦隆艺术对其作品的影响。在这个持续到11月9日的展览中,人们可以欣赏到这位表现主义画家的16幅作品以及几位非洲艺术家的15幅作品。

基希纳是艺术家团体“桥社”的创始人之一,被视为德国现代艺术重要的开路先锋之一。1905年开始,他与弗里茨•布莱尔、埃里希•黑克尔和卡尔•施密特-罗特鲁夫一道试图找到艺术表现的新途径。桥社的成员们共同前往柏林和德累斯顿参观民族学博物馆,为自己的创作搜寻灵感。基希纳本人从未到过非洲,但他收藏了一个喀麦隆的木刻原作。观众在法兰克福的展览中也可以看到这一作品。

基希纳在1880年5月6日生于阿沙芬堡。英国为了纪念他而首次举办他的个人作品展仅仅还是5年前的事。2003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把基希纳作为“最伟大的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介绍给观众。在那以前,他在英国并不太知名。“来自海外的灵感”在那次展览中就已经是一个重点:特别是在20世纪的前20年,基希纳和桥社的其他艺术家们推动了当时流行的对在艺术中回归所谓原始表现方式的渴望。非洲的部落艺术和曾影响过高更的南太平洋民族艺术也成为桥社画家们的灵感源泉。基希纳本人却一直认为其风格纯属自创,没有受到任何流派的影响。

但基希纳创作生涯里也曾有过重大变化,致使他的作品风格产生了巨变。在1911年从德累斯顿迁到柏林以后,他画中的节奏和着色都发生了改变:作品变暗了,也更复杂了。激烈的、哥特式的线条构成了他在这一时期的风格。1913年桥社解散后,诞生了一批大画幅的描写柏林街景的杰作,如“波茨坦广场”和“弗里德里希大街”。1915年,基希纳自愿报名服兵役。他的生活陷入越来越大的危机。1917年,基希纳在朋友的帮助下移居到瑞士的达沃斯。他认为自己在战争的经历中丧失了自我。这一时期诞生的一系列自画像记录了他越来越强烈的绝望感,其中包括那幅著名的缺了一只手的战士的自画像(1915年)。

当基希纳在内心的危机和矛盾中挣扎时,德国的政局变得越来越紧张。民族社会主义党的发迹令其震惊,而这些纳粹分子则将他宣布为“颓废艺术”的代表。他们在“颓废艺术”展上摆出了基希纳的30多幅作品,使他成了展览中的“显要人物”。基希纳比任何其他同代艺术家都更将自己视为丢勒、克拉纳赫和格吕内瓦尔德的继承者。这样的中伤是他无法承受的。人们认为,纳粹德国的局势和对他的作品的态度是基希纳在1938年自尽的原因之一。

  本月推荐优惠课程(仅限网络报名,数量有限)
班级名称 开班时间 结束时间 学制 地点 学费 优惠 报名
 德语学习推荐
[德国文学] 诺贝尔奖风向标——毕希纳奖
[德国旅游] 贝多芬故居
[学院新闻] 德语起步学习,发音是王道
[德国美食] 圣诞节好伴侣——德式烤全鹅
[德语考研] 国内招收德语专业研究生的高校
[德国美食] 德国美食文化
[德国打工] 留学德国打工需要注意的事项
[德国打工] 在德国打工的几点经验分享
[德国文化] 蕴涵在联邦总理府建筑内的理念
  德语专题
  德语独家下载
Error:The NodeID 615 you have set does not exist!
上海市昂立进修学院   |    地址:上海市宜山路425号5楼(光启城商务楼)       电话400-820-8062    |    沪ICP备 050130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