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青少年文学奖(Deutscher Jugendliteraturpreis)是德国每年定期颁发的青少年文学类奖项,是德国最具影响力的儿童书及青少年文学评鉴奖项。 二次大战后,为提升儿童及青少年文学的质量,鼓励儿童和青少年接触文学、探讨文学,使社会大众重视儿童及青少年文学的发展,培养儿童及青少年独立自主的人格,促进优秀青少年图书的写作和出版,德国政府在1956年设立了“德国青少年图书奖”(Deutscher Jugendbuchpreis)。联邦政府每年会定期为获奖的作品——包括出色的儿童读物和青少年文学类读物——颁奖。1981年,德国青少年图书奖正式改名为德国青少年文学奖。 德国青少年文学奖自设立以来,其授奖内容总是不断的变化。在奖项设立初期,1956年至1963年间,德国青少年文学奖只包括两个主要奖项:儿童图书奖和青少年图书奖,另外还有一个特别奖,但是特别奖的主题每年都会变,有时候是最佳童话书奖,有时候是最佳图画书奖,以及最佳通俗专业书奖等等。后来最佳图画书奖和最佳通俗专业书奖成为德国青少年文学奖的常设奖项。 德国青少年文学奖的评判由两个独立评委会完成,他们分别是由德国青少年文学协会(Arbeitskreis fuer Jugendliteratur e.V.)负责的评论家评委会(Kritikerjury)和由几个图书俱乐部组成的青少年评委会(Jugendjury)。前者评选出常设的四大奖项,后者会颁发“青少年评委会大奖”(Preis der Jugendjury)。得奖者除了获得奖金外,还会获得一个青铜雕塑。这个雕塑是以德国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米歇尔-恩德(Michael Ende)小说中的人物默默/毛毛(Momo)为原型塑造的。每年10月初或10月中旬,德国青少年文学奖的颁奖仪式都会在法兰克福书展上举行。在颁奖过程中,常常也会有一个作品全集特别奖(Gesamtwerk),奖金高达1万欧元。其它的主要奖项,包括图画书奖、儿童图书奖、青少年图书奖和最佳通俗专业书奖的奖金都是8000欧元。 德国青少年文学奖的对象不仅仅限于德国本土的作家,外来的翻译作品在提名和获奖图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几乎占据一半的比例,从中体现其重要宗旨——国际文化思想。德国战后少儿文学的发展应该说最初是从翻译作品开始的。其中引进最多的是来自美国、英国、瑞典、法国和荷兰等国家的少儿图书。2007年的德国青少年文学奖表现出了强烈的国际化趋势,被提名和获奖的作家来自世界各地。现在生活于澳大利亚的德国作家马库斯-苏萨克(Markus Zusak)凭借其作品《小丑》(Der Joker)获得“青少年评委会大奖”。尼古拉斯-海德巴赫(Nikolaus Heidelbach)以其《女王吉瑟拉》(Königin Gisela)获得最佳图画书奖。挪威作家乔-福斯(Jon Fosse)以《姐妹》(Schwester)获得最佳儿童书奖。比利时作家德-凡-兰斯特(Do van Ranst)以《父亲说,我们拯救生命》(Wir retten Leben, sagt mein Vater)获得最佳青少年图书奖。美国作家布赖恩-费斯(Brian Fies)以《母亲得了癌症》(Mutter hat Krebs)获得最佳通俗专业书奖。2007年作品全集特别奖(Gesamtwerk)的得主是德国女作家基尔斯藤-博伊厄(Kirsten Boie)。 很多知名作家的畅销书都曾获得此殊荣。如于尔克-舒比格(Juerg Schubiger)的《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Als die Welt noch jung war),曾获得1996年的最佳儿童图书奖。乔斯坦-贾德(Jostein Gaarder)的《苏菲的世界》(Sofies Welt)曾获1994年最佳青少年图书奖。 德国青少年文学奖官方网站:http://www.jugendliteratur.org/
|
|
 |
班级名称 |
开班时间 |
结束时间 |
学制 |
地点 |
学费 |
优惠 |
报名 |
|
|
|
Error:The NodeID 615 you have set does not exis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