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灯笼,太阳、月亮和星星。”……在每年的11月11日,这首被反复吟唱的歌曲都会回荡在德国秋日的街巷中。欢乐的孩子们拿着亲手制作的色彩斑斓的灯笼走街串巷,愉快地唱着他们耳熟能详的这些歌曲。灯笼里的蜡烛调皮地扑闪着,一如孩子们的眼中跳动的火花。每个孩子都兴奋不已,希望能看一眼引领游行队伍的那个身着中世纪武士战袍、胯下一匹宝马的人物。 围绕这个人物有许多传说。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每个孩子都知道他的善行和义举。圣马丁在公元316年生于萨巴利亚(今匈牙利地区),被称作“图尔市的马丁”,年轻时加入了罗马军队。在接受洗礼并被任命为主教后,他从事传教工作并救助贫贱的人们。
传说马丁在亚眠的城门遇到了一个穷困潦倒、衣不蔽体的乞丐。这个乞丐在凛冽的寒风中乞求他的帮助。但是马丁除了身上披着的军服大氅之外一无所有,便决定与乞丐分享这件大氅。他挥剑将温暖的大氅一分为二,将半件大氅送给了乞丐。乞丐非常感激。做了这件义举之后,马丁为了能够帮助陷入苦难的人们而离开了罗马军队并接受洗礼,成为基督徒。从此他更加崇尚爱心而不是武力。
不过流传至今的圣马丁故事并不止于这一善行。还有一个关于他如何被任命为主教的传说。作为一个谦逊的人,马丁认为自己不配担任主教。所以他躲在一个拥挤的鹅舍里。但鹅群发出的巨大叫声还是使镇上的人们找到了他的藏身之所并最终将他选为新主教。
在圣马丁节灯笼游行结束之后的当晚吃鹅的传统恐怕正是来源于这个传说。不过,现在有许多地方将这一习俗改为喝热红酒、热可可和吃“面包人”—一种做成人形的、嘴里叼着陶制烟斗的烤制食品。在寒意阵阵的秋风中结束了漫长的灯笼游行之后,这些点心既能温暖身心,又可充饥。
至于备受喜爱的灯笼游行到底起源于何至今仍无定论。有些人把它视为圣马丁篝火的替代物。欧洲仍有一些城市和村庄至今保留着点燃圣马丁篝火的习俗。它在以前象征着圣洁将光明带给黑暗,正如圣马丁通过其善举为贫穷的人们带来一线希望那样。虽然噼啪作响的巨大火堆这一传统正逐渐消失,灯笼游行却仍为一个令人愉快的传统活动。无论长幼,大家都喜欢看到孩子们用手里的灯笼照亮昏暗的街道,喜欢听他们边走边唱:“让我们走街串巷,再次点亮灯笼:红的、黄的、绿的、蓝的。亲爱的马丁,快来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