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1890),德意志帝国宰相(1871~1890)。执政期间采取“铁血政策”,故又有铁血宰相之称。
成长环境:俾斯麦于1815年4月1日在距柏林西部100公里,易北河畔的奥森小镇出生。其家族是传统的大容克地主,拥有可观土地和庄园。俾斯麦的母亲出身资产阶级家庭,在城市中长大,所以思想较为开放,不像其父那样守旧。俾斯麦的母亲共生了6个孩子,其中三个不幸夭折,剩下比俾斯麦年长5岁的哥哥、俾斯麦及一个妹妹。父母亲对俾斯麦的期望截然不同。父亲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出色的军人,为国家效忠。但是母亲则期望儿子成为一位政治家,出人头地。他2岁时随父亲移居其尼普甫霍夫庄园,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学习生涯:8岁时,俾斯麦被送往柏林小学读书。在中学时期,除了英语、法语外,还掌握了俄语,波兰语、荷兰语。他对希腊、古罗马、德意志及英国的历史尤其感兴趣。俾斯麦时17岁时开始在歌廷根和柏林大学攻读法学。在学习期间,他逐渐形成极端保皇的立场、以及桀骜不驯,急躁火爆的脾气。其间,他曾与同学进行过27次决斗。 政治生涯:俾斯麦于1845年任萨克森省议会议员,1847年任普鲁士联邦议会议员。德国1848年革命时期,俾斯麦在议会上声称要武力镇压革命。1851年任普鲁士联邦议会驻法兰克福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公使。后改任驻法大使,了解到东西强邻阻止德意志统一的图谋,确信必须以武力统一德意志。1862年9月,被普王威廉一世任命为首相,10月8日又被任为外交大臣。俾斯麦执政后,进行大规模军事改革。宣称“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推行“铁血政策”,主张通过战争,“自上而下”实现德意志统一。在1864年普丹战争、1866年的普奥战争、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他灵活运用策略各个击破对手,建立起统一的德意志帝国。1865年晋封为伯爵,1871年兼任帝国宰相,并晋封为亲王。威廉二世上台后,二人发生严重冲突。俾斯麦于1890年被迫辞职。俾斯麦下台时被封为劳恩堡公爵。此后他长住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1898年7月30日去世。 个人成就:德国结束数百年分裂混乱的局面、走向统一,俾斯麦功不可没。比起德意志战争中俾斯麦所体现的“铁血”作风,他维护社会平等,扶助劳工阶级的政治成就却往往为人所忽视,俾斯麦相信,建立由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组成的法律体系,能解决很多社会问题并能稳定工人阶级。他倡导医疗保险由资方和劳方共同支付,工商保险则由资方独自承担,这一度引起了工业界的强烈反弹。正是这位“铁血宰相”推动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套社会保障制度,成为现代国家的基础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