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马克思 (Karl Marx),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的作者。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州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律师,马克思活跃的思维、严密的逻辑和犀利的口才,很大称度上都得益于父亲的教育。马克思的家庭较为富裕,并富有文化气氛。他的母亲是荷兰人罕丽达•普勒斯堡,贤淑善良,善于持家,对马克思父亲的工作帮助很大。1843年5月,马克思与他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之后他们生了6个孩子。1857年到1961年期间,由于经济窘迫,没钱看医生,他失去了三个孩子。 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他起初研究法学,后来主要研究历史和哲学。1837年起研究黑格尔哲学。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土学位。 马克思在完成博土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知识分子的管制,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于是他转向政治。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月担任了该报的主编。此后《莱茵报》遭到政府查封,马克思退出编辑部。1843年5月结婚后,开始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批判性研究,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1843年10月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杂志。1844年在《德法年鉴》上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提出了阶级斗争和武装革命的思想。他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命家。巴黎的生活促进了他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1844年8月,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从英国曼彻斯特来到巴黎,会见马克思。从此开始他们的合作。他们合作写成的第一部著作,是1845年2月出版的《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简称《神圣家族》)。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同年春天,恩格斯也到了那里。他们在这里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6年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接着又在巴黎、汉堡、莱比锡等地建立了同样的组织。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正义者同盟。1847年6月同盟更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担任共产主义者同盟布鲁塞尔区部领导人。同年11月,他和恩格斯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1848年4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国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1864年9月28日马克思参加了第一国际成立大会,被选入领导委员会。他为国际起草《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重要文件。 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870年10月与移居伦敦的恩格斯再度相聚。由于被许多国家驱逐,马克思到处流亡,他曾自称是“世界公民”。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寓所去世,葬于海德公园内。3月17日,在海格特公墓举行的葬仪上,思格斯发表讲话,指出这位科学巨匠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资本论》后两卷为恩格斯整理马克思的遗稿后出版,分别在1885年、1894年相继出版。马克思在德国特里尔的故居,现在是马克思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