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就在盟军攻陷德国首都柏林后不久,从阿尔卑斯山区一个偏僻小镇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在一个粮仓地窖里发现了德国研制的先进计算机。两名英国情报官闻讯赶到当地,不过摆在他们面前的那台机器怎么看也不像是德国的“先进计算机”,顶多也就是某个印刷厂遗弃的排字机。 过了很长时间之后,西方计算机界终于认识到,这台貌不惊人的机器,的确是当时最先进的计算机,它研制成功的时间,要比美国、英国的同类发明更早。这台计算机的名字叫Z 4,它的发明者叫康拉德•楚泽(Konrad Zuse)—— 一位德国工程师。而Z 4的上一代产品Z 3意义更为重大,它是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数字计算机。 康拉德•楚泽1910年6月22日生于柏林。他从小就对科技和艺术有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搞一些小发明,不过常常是不久后他就发现,那些东西早就有人发明出来了。中学毕业以后他开始在柏林-夏洛滕堡技术学院(今天的柏林工业大学)读机器制造专业,不久又换到了建筑专业,最后他又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并读完毕业。土木工程师在他看来是工程师和艺术家的理想结合体。 1935年大学毕业以后,楚泽在柏林一家飞机制造厂工作,主要从事飞行静力学的计算分析工作。由于计算工作实在太单调繁琐,他有了想制造一台能自动处理运算任务的机器的念头。为了实现他的“发明梦”,不久后他就辞职回家,于1936年开始独立研制可编程的计算机。 他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台纯机械数字计算机Z 1,它可以进行有限的编程。不过由于零部件的缺陷,这台机器的性能不够理想,运算精确度不高。 二战期间楚泽两次被征召入伍,通过大学时代以及飞机制造厂的朋友的帮助,他得以“因有其他重要工作”为理由而免服兵役,并再次回到飞机厂工作。在那里他研发了专门用于处理气体动力学的复杂计算的机器S 1和S 2。S 1被用于优化空投炸弹时的机翼抖动稳定性,而S 2在战争结束前一直未被投入使用。 1940年他得到了来自于空气动力实验研究所的资助,利用电话继电器制造了第二台计算机Z 2。同年,他成立了“楚泽仪器制造公司”(Zuse Apparatbau),生产可编程的计算机。 1941年,楚泽在他的小公寓里完成了Z 3的制造。这是一台全自动的以二进制浮点计算来工作的计算机,它的存储器和中心计算元件都是由电话继电器构成的,运算可以由程序来控制。Z 3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能良好运转的计算机。 由于楚泽生活在法西斯统治下的德国,与外界封闭隔绝,因此他无从获知英美科学家研制计算机的消息,这也阻碍了他与其他科学家的交流与合作。直到二战以后他才从专利局那里得知关于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Nannage,英国计算机先驱)的研究工作的消息。而阿兰•图灵(Alan Turing,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之父”)的名字在当时对他来说也是完全陌生的。Z 3刚好能满足图灵提出的计算机理论的要求,但这一点直到很久以后(1998年)才得到论证。 楚泽在柏林的公司在1945年的空袭中与Z 3一起被炸毁。不过之前他就把已经完成了一部分的Z 4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阿尔卑斯山区。在1941至1945年间,他还设计了一种编程语言“Plankalkül”,这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个普适性编程语言。不过它在当时的计算机上还不能执行,直到2000年才成功得到使用。 二战以后,楚泽在诺伊基尔兴(Neukirchen)建立了楚泽合资公司。楚泽把他的Z 4重新安装在苏黎世技术学院,当时它是欧洲唯一一台能正常运作的计算机。之后的计算机被陆续制造出来,他们的型号名称都是“Z”加上一个数字。值得一提的是Z 11和Z 22,前者主要卖给光学工业以及大学,后者则是第一台使用磁性存储器的计算机。 1957年公司由诺伊基尔兴迁到了巴特•赫尔斯费尔德(Bad Hersfeld)。到1967年该公司一共制造了251台计算机。后来由于公司遇到经济困难,楚泽不得不把它卖给了西门子,从此“楚泽”这个品牌也在市场上消失了。 退休以后楚泽全身心投入了他的兴趣——绘画当中。他曾以库诺•泽(Kuno See)的笔名创作了一些抽象画以及同时代的名人的肖像。在1994年汉诺威信息及通信技术博览会(CeBIT)上他还送给比尔•盖茨一幅自己替他画的肖像画。 由于他的杰出贡献,楚泽获得了很多荣誉。他一共被授予了八个名誉博士和两个名誉教授的称号,有两个奖章也是以他命名的:一个是德国信息学协会(Gesellschaft für Informatik)的,另一个是德国建筑行业总会(Zentralverband des Deutschen Baugewerbes)的。1995年起他成为了豪亚斯维尔达(Hoyerswerda)的荣誉市民。同一年因为他的毕生成就,他被授予联邦十字勋章(Bundesverdienstkreuz)这一至高荣誉。在德国电视二台(ZDF)2005年举办的评选中,楚泽荣登“最伟大的德国人”的第十五位。 今天,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Deutsches Museum)里陈列着一台还能运转的Z 3原型机;Z 1的原型机现在在柏林德国科技博物馆(Deutsches Technikmuseum Berlin)里,那里还有一台完好的Z 22和其他各种Z系列机器;在卡尔斯鲁厄高等专科学校(Fachhochschule Karlsruhe)里还有着一台拥有成套设备的Z 22,他是2005年初在卡尔斯鲁厄艺术和媒体技术中心(Zentrum für Kunst und Medientechnologie)举办的一次展览中组装起来的;一台1967年生产的Z 25归波恩算术博物馆(Arithmeum)所有;许恩费尔德(Hünfeld)市博物馆还设立了一个“康拉德-楚泽部”,展出Z系列的一些机器;此外在豪亚斯维尔达还有一个康拉德-楚泽计算机博物馆,它主要介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史以及楚泽的生平。 楚泽活到85岁高龄,1995年12月19日他在许恩费尔德逝世。值得欣慰的是,全世界都已承认他是“数字计算机之父”。
|
|
 |
班级名称 |
开班时间 |
结束时间 |
学制 |
地点 |
学费 |
优惠 |
报名 |
|
|
|
Error:The NodeID 615 you have set does not exis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