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首页 昂立教育 > 项目总揽 > 德语 > 娱乐 > 德国文化 > 文化“沙龙”回归柏林
文化“沙龙”回归柏林
发布日期:2008-11-21  

近几年,30多岁的柏林人开始用他们自家的客厅办起了展览、艺术表演和各种类型的讨论会——沙龙文化又一次回归了。在充满生活压力和商业化的社会中,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归属感和私密空间。
   
沙龙在德国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18、19世纪,市民阶层和贵族都组织过各种艺术、文化沙龙。当时的沙龙里精英荟萃,从洪堡到海涅都是当时知名沙龙的座上宾。而在独裁统治时期,私密的沙龙聚会成了自由思想和言论的庇护所。
   
当言论自由不再是奢侈品的当今,沙龙文化仍然有供其滋生的肥沃土壤。根据专业杂志《政治与交流》(Politik&Kommunikation)统计,2007年年初在柏林有84家沙龙。这其中还不包括艺术和文学沙龙。形形色色的沙龙组织者在柏林这个高度商业化的大都市,为不同的人群创造了无需门票的私密空间,以满足人们对独创性、深度体验和思想交流的需求。在柏林市区中的一栋老房子里,一套3居室的普通住宅每周都会定期变身为小有名气的沙龙“慢镜”(Slomo):有时在这里举行的是美食聚会,有时则是文化沙龙,有时又是轻松的派对。但有一点是一成不变的,那就是:只有会员才能参加。这个规矩自有它的道理:一方面,沙龙的组织者能以协会的名义提供酒水和食物,而不必理会餐饮执照的限制。另一方面,他也希望保持一个相对小而精的人际环境。这个沙龙的发起人大都是九十年代末从奥地利、图林根和鲁尔区来到柏林的大学生,面对陌生的大城市,他们为了排解乡愁和孤独,组织了这个沙龙。
   
相对于私密、放松的沙龙,在商业化场所,你总免不了要认识一些毫无关系的陌生人,还要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很酷。很多30多岁的柏林人都为了安排每晚的活动头疼不已。而沙龙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谁能加入,都由沙龙成员自己决定。

除了排解乡愁、放松身心,沙龙也成为拓展人际关系、交换思想的场所。4年前,沙龙“46”的主人第一次将客人请到她的阁楼客厅来。今天这里已经成为朋友们一起进行音乐、表演、文学创作的中心。当然,在这里产生的不仅是灵感,也有生意。对于许多自由职业者来说,这里成为他们拓展人际关系的第一选择。

在朱利的沙龙“18m”里,也同样弥漫着轻松而富有创造性的气氛,摄影师、建筑师、画家在红酒和艺术的刺激下侃侃而谈。常常有新项目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诞生。

来自政治领域的客人也同样渴望在刻板的官方场合以外,能有一个轻松的环境供大家交流思想。这就是为什么政治沙龙“波左社”(B?tzowkreis)如此受到追捧了。

在这些沙龙中,你不仅能发现普通的柏林人,更有星光闪耀的公众人物,比如奥斯卡奖得主塞巴斯蒂安-考奇(Sebastian Koch)、著名演员丹尼尔-布鲁赫(Daniel Brühl)等。在这里他们不必担心狗仔队的穷追不舍,可以自在地喝杯啤酒,放松精神,享受作为普通柏林人的乐趣。


 

  本月推荐优惠课程(仅限网络报名,数量有限)
班级名称 开班时间 结束时间 学制 地点 学费 优惠 报名
 德语学习推荐
[德国文学] 诺贝尔奖风向标——毕希纳奖
[德国旅游] 贝多芬故居
[学院新闻] 德语起步学习,发音是王道
[德国美食] 圣诞节好伴侣——德式烤全鹅
[德语考研] 国内招收德语专业研究生的高校
[德国美食] 德国美食文化
[德国打工] 留学德国打工需要注意的事项
[德国打工] 在德国打工的几点经验分享
[德国文化] 蕴涵在联邦总理府建筑内的理念
  德语专题
  德语独家下载
Error:The NodeID 615 you have set does not exist!
上海市昂立进修学院   |    地址:上海市宜山路425号5楼(光启城商务楼)       电话400-820-8062    |    沪ICP备 050130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