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于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普鲁士王国莱茵省巴门市(Barmen,今伍珀塔尔(Wuppertal))的一个纺织工人家庭,先祖是犹太人。恩格斯少年时就学于巴门市立学校,1834年转入爱北斐特理科中学(Elberfeld),1837年其父坚持要他辍学经商。1838年8月,恩格斯在父亲的安排下去不来梅当办事员。恩格斯在这个自由和民主思潮彭湃的城市,成为一个民主主义者。1841年9月,他去往柏林服兵役。业余时间就到柏林大学旁听哲学课程,很快成为了“黑格尔青年派”中的积极份子。
1842年11月,恩格斯去往英国曼彻斯特的欧门—恩格斯纺织厂当总经理。曼彻斯特是英国宪章运动中心,在那里他开始真正深入了解工人的生活。并且在这段时间,认识了当时担任莱茵报主编的马克思。1844年8月,恩格斯回故乡,途经巴黎和马克思见面。1845年2月,马克思举家迁往布鲁塞尔。几个月后,恩格斯也迁到布鲁塞尔帮助困境中的马克思。 1846年初,恩格斯和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6年8月,两人共同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Die Deutsche Ideologie)。1847年6月,恩格斯起草了《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后来进一步完善成《共产主义原理》(Grundsätze der Kommunismus),并以此为基础,与马克思合作拟定了《共产党宣言》(Manifest der Kommunistischen Partei)。1848年4月,他和马克思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Neue Rheinische Zeitung)。1850年前后,民主革命失败。恩格斯和马克思被普鲁士政府压迫。由于经济拮据,恩格斯决定暂时回曼彻斯特纺织厂工作,以便继续资助马克思,使之能够完成《资本论》的写作。工作之余,他还研究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就各种理论问题同马克思交换意见,写了大量军事、政治论文。在第一国际前期,尽管他无法直接参与活动,仍通过信件和马克思讨论有关国际的重大问题。此时恩格斯可以阅读12种不同的语言文字。
1869年7月,恩格斯终于从商人生涯中解脱出来,并于同年10月移居伦敦与马克思再度相聚。恩格斯当选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员。1877-1878年恩格斯完成了《反杜林论》)(Herrn Eugen Duhrings Umwalzung der Wissenschaft)。1883年,马克思去世。《资本论》只出了第一卷,剩下的只是一些字迹潦草的手稿。恩格斯停下手中的工作,整理资本论剩下的手稿。在他12年的努力下,《资本论》二、三卷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1895年8月6日,患有晚期食道癌的恩格斯在泰晤士河边的住所中与世长辞。
|